
Members Only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清水模的建築相對論
─毛森江
“設計建築其實是在設計空間,空間一旦漂亮,建築會呈現自然的美與舒適”——毛森江
座落台南漁光島上的「漁光三間堂」榮獲倫敦設計獎2020建築設計住宅類金獎,以及英國國際房地產獎(International Property Awards 2021-2022 IPA)。雖然毛森江謙虛地說,得獎是證明自己還有一點點價值,毛鈺婷則分享此次獲獎非常難得,因為毛先生過去不曾報名獎項,而這是他首次依自身理想規劃的設計,對於非本科出身的建築人而言,能夠獲得本次國際肯定至關重要。
漁光三間堂,三代共居與傳承
「漁光三間堂」是一座全清水混凝土的住宅建築,毛森江為實現三代同堂共居,以側向庭、漸退式露台和大樹展現舒適、自由的生活。外觀低調隱密,裡頭露天的側向庭種有棵與建築同高的光臘樹,當漁光島上的暖陽慷慨灑落,灰色清水模牆上樹影搖曳,那一刻便能感受家與大自然的連結。建築分作兩向動線,客人朋友來訪時,走入露天的側向庭拾級而上,進入二樓客廳、餐廳、廚房空間。一般日常,家人則從一樓的側入口回家。除了二樓,其他三層樓皆為私領域,一樓為孝親房、幫傭房,三樓為沿著側向庭的開放書房、臥室,四樓亦是臥室與洗衣房。建築地坪為四十坪,實際室內面積二十四坪,配有一部花梨木內飾電梯,尺度適當,不佔空間,解決上下移動的不便。毛森江設計建築時,喜歡挑最難的、沒有人想做的事情挑戰。譬如,他鑄造的清水混凝土莫氏硬度到達5.5,在沒有包覆天花板的前提下,如何解決回音問題?答案就藏在木牆上,三角形木條筆直排列形成吸音材,此道牆原不僅是美觀,尤蘊含機能。整幢建築毛森江最滿意之處,在於流體力學。建築尾端為一道斜牆,保留一處貫連四層樓的隙縫,浴室的窗戶皆開向此處,沐浴時熱空氣上升,便展現空氣對流之循環。
建築相對論,新舊共存
建築相對論,共存與平衡的新舊之爭
毛森江思考建築時,總是以學習前三百年的人的生活,融入現代人的機能與想法,攜手走向未來三百年為原則。倘若只是拷貝前人的食衣住行,未經現代轉化,那麼當未來回顧此刻,這個時代便彷彿不曾存在。對此,他以相對論為建築的中心思想,將老舊物件放在他設計的新空間,讓新與舊共存,創造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社會背景。
從服裝設計轉向跑道至建築業,問起以往經驗是否曾經帶來影響,毛森江回答那是肯定的。服裝和建築相同之處有兩個,比例和顏色。如何尋找最適合的元素,以合適比例設計,再以顏色去構成一件服裝,回到建築也是同理,空間比例和顏色如何運用,向來是設計的一大重點。於毛森江而言,空間倘若只有一種顏色,會為人體帶來過多壓力,因此他在設計中時常選用兩種顏色,清水混凝土與木頭,引現居住的安全感。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挑戰高難度
專訪建築人毛森江,於編輯團隊而言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過去他鮮少、幾乎沒有答應過專訪邀約,然本次有幸到台南漁光島參訪「漁光三間堂」之餘,也到了毛森江的「毛舍」一睹以清水模砌築而成的三角形建築真面目。毛森江的毛舍中,有許多收藏,有創意的、老舊的、經典的各式家具與物品,流動在「空無」空間裡的每個角落。在這裏他閱讀、書法、修禪、品茶,照顧植物樹木、餵養鯉魚和照顧自由奔跑在綠地上的小犬黑糖。他分享建築若要有生命,便要種樹,彼此共同成長;若要有文化,必須在生活裡融入藝術畫作。當問及每天都泡茶的毛森江,是否偏好哪一種茶,他笑著說「我卡騷啦!」喜歡每一種茶都嘗試,因為人生要秉持一個原則,便是與大自然結合,因應無時不刻變換的大自然而存,無拘無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選擇最難的、沒有人想做的事情挑戰,保有建築創作的中心思想,是他的建築觀,也是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