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s Only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 跑馬古道公園
來自田野間的設計啟發
田熊隆樹和鈴木篤也(Atsuya Suzuki)先後進入田中央學習建築設計,由於兩人都來自日本,因此從住宿到工作幾乎都與團隊相處在一起,目前都能以中文和團隊進行溝通、輕鬆討論和交流。「我覺得在這裡工作沒有前輩、後輩的分別,而且團隊感情很好,這樣的工作氛圍很吸引我。」加入團隊將近七年的田熊隆樹談到加入田中央的原因,如此分享。而因著在日本閱讀 TOTO 出版的《Living In Place》後,被內容裡描述的宜蘭生活和黃聲遠的設計理念與觀點吸引,於是鈴木篤也在2022年決定也加入這個團隊實習。
兩人都認為在田中央開啟了自己對建築設計的思考角度。「在發想設計的過程,將直覺的雛形發展出來,所產生的作品比較有趣。」田熊隆樹說,尤其在進行的過程模型會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最後的模樣會跟最初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這個過程都是靠感覺在進行,通常設計概念都是最後再定義。」他補充道,「不依循『先因後果』的方式進行設計,反而讓我不被侷限,激發更多靈感。」
➤ 跑馬古道公園
開創公共建築的可能性
在田中央所設計的公共建築空間裡,不過度追求「安靜」,反而想透過設計親切地與周圍環境產生有趣的結合,並引領人們或遠或近地去觀察、感受。而其中帶著未完成的意象,也像是對體制投射出反叛的訊息,這也正是田中央建築設計耐人尋味的地方。
田熊隆樹和鈴木篤也兩位在與黃聲遠學習的過程觀察到,田中央團隊對「時間」和「彈性」上的堅持,包含對設計的時間和建築完工後,因著經歷了使用上的時間而對其保留開放性的調整空間。「公共建築是多元群體一同使用的地方,所以要讓這樣的建築有更多的可能性,而投入較長的設計時間,能夠獲得更多的條件。」田熊隆樹說。以羅東文化工廠為例,這座建築分為數期完工,當中會不斷加入眾人的想法,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通常對時間保有較寬裕的彈性,而作品也是融合齊心而完成。
➤ 羅東文化工場
設計建築就是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
設計公共建築,除了要從各種角度思考與環境、人的連結,也像是改造自己生活的城市,擔任田中央多項個案的主要建築師田熊隆樹認為「因為我們在做宜蘭的案子,自己也會在生活行為中使用它,在田中央的設計常常會深入城市的各個面向,這跟日本建築事務所的做法不同。」田熊隆樹說。他以礁溪跑馬古道公園的設計為例,基地中的一些石塊,是他想與民眾分享鄰近山林的模樣,「當時我爬到一旁的山上想要觀察基地,發現上面很多砂岩,於是我想要把這些野性的感覺帶回平地,讓城市居民不要忘記山上具野性的一面。」他說,「所以設計公共建築還是要有一些浪漫的、幽默的想法,不然就會變成只是設計建築的機器。」田熊隆樹笑著說道。
訪談距離田熊隆樹回日本開業不到一週的時間,問他會想要以田中央團隊的設計模式在日本發展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嗎?「理想是這樣,但我知道不容易。」田熊隆樹笑著說。「黃聲遠老師曾經說田中央的存在不太重要,重要的是 open mind,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因為建築的本質是交流等生活哲學,即使過了一百年後沒有田中央,這些哲學還是可以持續被分享。」鈴木篤也分享,「所以我覺得田中央的未來很像『維管束』,我們都會成為水和養分,向全球分享田中央的思考方法。」
專訪|田熊隆樹設計師、鈴木篤也設計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