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s Only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一切從走錯路開始
「那時候也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所以就簽了。」十八歲那年,迎來當兵的日子,軍官們拿著招募軍隊的合約在新兵中尋找新血,除了職業保障,就學的學費不限科系提供全額獎學金,陳思進心想,既然不知道要做什麼,那就先加入海軍之後再打算吧!
當兵期間,某天在圖書館尋書時,意外地走錯設計相關書籍的書道,沒想到書架上一本本設計書籍吸引陳思進的目光,借了書、回家讀、做研究,「那是我第一次對書裡的內容吸引、對一個職業產生好奇。」第一次,他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那麼一件事能讓他感興趣,設計的火苗被燃起,從此設計之路向他開展。當時新加坡的設計文化還沒興起,資源相當有限,新加坡國立大學工業設計系的開設,讓新加坡第一次有了設計相關的大學科系,陳思進興沖沖地指著報紙上的報導和長官、父母說:我想申請這個科系。
與波爾圖邂逅的創作
大學期間一項項的國際設計大獎入手,陳思進在設計的路上不慌不忙,卻穩紮穩打。大學的最後一年,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創立了Outofstock 設計工作室,2007年在米蘭家具展中的 SaloneSatellite 展出,因此許多人開始注意到這個來自新加坡的年輕設計師。
然而,陳思進並沒有停下腳步。十年後,Gabriel Tan Studio 第一間工作室在新加坡成立,他開始與更多國際企業合作。「但我覺得不夠,每年發表一、兩個設計,對我來說太少。」他想做更多,也想跟更有歷史性的品牌合作。四年後,第二間工作室亮燈,地點選在葡萄牙的波爾圖,除了能與更多知名歷史性的家具品牌工廠接觸、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同時也能和隱身在巷弄中、熟練各種傳統工藝的匠人們一同合作,陶瓷、木工、編織……都被他帶進自創品牌 Origin Made 當中,仰賴波爾圖的工藝技術,一項項小型製作被化作現實。儘管發展程度不如紐約、倫敦這些大都市,但與這座小城的邂逅,反而為陳思進開闢出更多靈感與可能性,「波爾圖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他笑著說。
喚起心中埋藏已久的沙發
波爾圖的一切慢慢上了軌道,日子被更多的目標與工作串接,直到疫情爆發,許多進行中的項目被按下了暫停鍵,才讓他終於停下來望向自己。「我開始反思該怎樣去更新或翻轉自己和未來方向,才想起,其實我一直很想做一個沙發。」被遺忘在心裡角落的那座沙發被找了回來。一般來說,像沙發這樣的大型家具,都是由足夠成熟的設計師來進行設計,但這十幾年來的累積,陳思進覺得自己準備好了,但他也知道這座沙發必須足夠特別,才能讓別人看見。
日本的蒲團、泰迪熊、龍貓……以舒服與柔軟的物件出發,最後決定以拳擊手套作為設計原型,再加上高背,讓全身都能被沙發溫柔包覆。設計雛形出爐後,那年的聖誕節,他與 Noah Schwarz 分享,而 Noah 在當時正好被調到 Herman Miller 去當新的設計總監。「他看過後覺得非常喜歡,而且這個項目正好很適合為他在 Herman Miller 開啟一個新的篇章。」Herman Miller 需要一張居家沙發,來擺脫只賣辦公室家具的品牌形象,於是,陳思進的設計正好就此搭上了線。回想起來,他仍覺得是幸運。「通常 Herman Miller 這種歷史品牌,要推出產品前,都要經過很嚴密的流程和決策,但像這個沙發是他們看了之後,便隨即準備想要打樣與生產,通常這種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卻還是發生了,Luva 模組化沙發上市,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設計怎能被輕易定義?
「像我從小長大的新加坡就是文化比較多元的一個城市嘛,很難被定義的。」過去曾經為日本與北歐品牌設計家具,因此被許多人貼上了北歐風、日系設計師的標籤。陳思進不願被定義,每一次的嘗試與跨域合作,都是在證明自己的多變。認識趨勢,卻不輕易跟隨趨勢,設計才能歷久彌新,「如果我的設計一百多年後還會再賣的話,我會非常開心,這也是我最想做出的設計。」
去年在米蘭設計展依舊大放異彩,為 B&B Italia 設計的 Quiet Lines 系列,賦予桌面柔軟的可能,再次突破大眾的想像。近期的他,正與一家知名燈飾品牌合作,預計明年會發表,這也是他第一次設計燈,又是一次新的嘗試。「有些人說:『你需要 focus。』」陳思進卻說以前很多很厲害的設計師,像 Charles and Ray Eames,他們都涉及許多領域,也做了很多不同的東西。「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和不同的興趣,而且每一項我都想盡力做到最好。」語氣堅定,設計成為他一輩子的執著,誰也沒想到,當年在圖書館的走「錯」路,卻讓陳思進走上設計這條「對」的路,彎彎繞繞,卻也走得又遠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