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bers Only
加入會員後,點選Members Only即能閱讀更多完整文章及獨家內容。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呈現國際著名藝術家杉本博司在中國首個重要個展——“杉本博司:無盡的刹那”。作為這位世界級藝術家50年藝術生涯于中國的全景式展現,本次展覽以11個系列,127件作品對杉本博司自1974年至今的創作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回顧與考察,展出從其最早期創作、到享譽國際的“海景”“劇場”“放電場”“肖像”等系列,以及最新完成且首次公開亮相的暗室書法作品,杉本博司帶領的建築事務所——新素材研究所特別擔任本次展覽的展陳設計。
“無盡的刹那”彙集杉本博司跨越攝影、裝置和雕塑多領域的作品,聚焦藝術家自1970年代通過對攝影媒介自身的特性與技術的開創性思考,對時間和記憶的既定理解所展開的富有哲學與趣味性的探索,旨在激發觀者對攝影的本質與如何感知世界的反思與審視。“杉本博司:無盡的刹那”由倫敦海沃德美術館與UCCA聯合呈現,並將巡展至悉尼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倫敦站由海沃德美術館館長拉爾夫·魯格夫策劃,北京站由UCCA策展人張南昭策劃。
而杉本博司對此表示:“此次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國的美術館中展出,最高興之處莫過於能讓我的作品和我不曾想像過的觀眾相遇。意外本身,才是最能夠鼓舞我的事。”UCCA館長田霏宇表示:“UCCA很榮幸能為中國觀眾呈現世界當代藝術領域最具創新精神和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杉本博司的回顧展,將其獨特的審美感知與卓越的技巧帶給最廣泛的觀眾,並以此為契機,激發持久的文化對話。”
展覽中文標題“無盡的刹那”暗含與杉本博司創作呼應的三重意指。首先,“無盡”與“刹那”作為含義相對的詞彙,在時間橫軸上分別代指兩種極端,二者通常不會並用描述同一事物,但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中,原本矛盾的兩極卻得以巧妙地融合;其次,作為描述時間的詞語,指涉其所使用的攝影技術,如長曝光對時間“無盡”的壓縮與相機定格的“刹那”瞬間;最後,“刹那”作為梵文音譯詞,隨著唐代佛經翻譯運動被譯成漢語,暗指藝術家對歷史中的文化流動性與東亞佛教文化的一貫關注。
“無盡的刹那”的展陳由杉本博司帶領的建築事務所——新素材研究所特別設計,在呈現上充分結合了UCCA包豪斯建築的開闊、無柱式結構的特點與大畫幅原作令人震撼的細節,引領觀眾身臨其境感知杉本博司對時間的哲學性探究與東西方美學的交融。展覽首先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放電場”系列作為開篇。在此系列作品中,杉本博司實驗性地在不使用相機的情況下,用膠片直接捕捉電流能量瞬間的釋放,猶如宇宙大爆炸重現的作品既是杉本博司對攝影技術不斷實驗的體現,更為攝影的發展拓展了新的可能性。另一側及大展廳內的“光學”系列則是杉本博司50年間創作的唯一彩色系列作品。受牛頓光學實驗的啟發,自2009年杉本博司便開始嘗試捕捉光線:用自己改良的三棱鏡分解陽光,折射後再反射至牆上、然後用老式寶麗來相機進行拍攝。經過近十年的實驗,最終呈現出的大尺幅圖像令人迷失在微妙的色彩漸變之中。通過對人眼不可見色彩變化的記錄,“光學”系列模糊了攝影與繪畫的邊界,更豐富了我們對真實世界的感知。
此外,本次展覽還包括杉本博司最新創作的《筆觸印象,心經》,這也是此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亮相。《筆觸印象,心經》共計包含262個漢字,是杉本博司於暗室中,用毛筆蘸取顯影液或定影液,在廢棄相紙上書寫的佛教最著名的經文之一——《般若心經》。作為東亞佛教文化中的經典,《般若心經》成書于印度,翻譯于中國,流傳至日本,延續至今成為全世界的精神財富。與“放電場”系列一樣,杉本博司在創作此件作品時並沒有使用相機,而是以廢棄的相紙為媒介探索了新的攝影創作方式,同時觀眾也將從中感知到佛教經典背後所蘊含的時間與文化的聚散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