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bers Only
加入會員後,點選Members Only即能閱讀更多完整文章及獨家內容。
生活秩序的建立,並非是充滿限制。對於空白的梳理帶來留白的自由,在有條不紊的新秩序中,迎來悠遊自在的氛圍,也往往最能忠實呈現屬於自己的樣態。
陳敬儒設計師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總是協助形形色色的業主們找到他們的理想生活。回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主場,由外到內,從觀感到觸感的梳理,以此重新定義新生活的基準。念建築做設計的他,優先將二樓的自宅處外牆清洗,盡可能地讓建築立面回到乾淨面貌來回應都市。他說:「洗外牆,是一件很簡單,但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對公共環境的回應、外在秩序的梳理,是建立有序生活的第一步。」
在自宅的實現中,設計師小小的滿足了自己的潔癖。基於對建造系統的全面了解,設立了很多靈巧的準則,內部空間的木材、磁磚和鋼材,很好的借此展現各自的特質,在運用上也迎合了自己的趣味玩心。嘗試將全室部分的立面板材以不落地形式,預留地坪木材的厚度,巧妙地將伸縮縫隱藏,帥氣地摒棄傳統矽利康的收邊手法。家如其人,空間也因此有了個性:條理分明、清晰明快。
承載歲月的老屋,內部牆面和細部難免略顯歪斜,結合了設計師豐富的經驗和工匠成熟的技法,運用鐵件重新建立水平和垂直的軸線,架構餐廚、書房、和衛浴的立體邊框,材料在分界處妥善地轉換,以相異的材質、紋理表現定義每個空間。而細部的新、舊介面,不盲目追求施作的精準對縫,反倒思量不足餘材如何順勢發揮運用。透過這些拖開的縫隙,讓不同時代的材料、異材質在同一介面上和諧共存,而新秩序的建立,使材料之間可以呼吸,也留下靈活應變的迴旋空間。
在設計之餘,熱衷於研究的他,對工業產品有著一定程度的熟悉。因此,佈滿家中的櫃體,不僅僅單純考慮收納,更設想了使用頻率、取用方式、甚至訊號遮蔽等問題,精準設定櫃體的深度,同時以圓形孔洞形式取代櫃體的手把。在寸土寸金的使用空間裡,為家宅有序的維持流暢的動線。
這不僅是一般老屋翻新的裝修工程,而是將設計與工藝合而為一的表現,更像是設計師與工匠們的成果發表。陳敬儒對生活的期待被召喚在此重新施展,在忙碌節奏中,找回專屬自己和愛犬有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