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bers Only
加入會員後,點選Members Only即能閱讀更多完整文章及獨家內容。
一碗裝在碗公裡,白嫩、膨潤的豆花,象徵著許多人心目中的兒時回憶。座落在台北捷運雙連站周邊的「榕美樹館」豆花店,甫開幕便吸引各大媒體與社群經營者前來朝聖。晴朗的午後,榕美術館在搖晃樹影下,凝固了時光,大口咬下手工製作、咬勁十足的芋圓,再配上兩口豆花,沁涼糖香在舌尖上化開,過往回憶也一一湧現。
負責室內設計的淬山設計魏郁珊,談起本案,說明豆花店至今已傳承三代,經營了六十年,希望新的空間概念蘊含過去在榕樹下推著攤車,隨意擺放椅凳的場景,以現代美學的設計筆觸,突顯台灣傳統小吃的精神。門口一進,室外座位區的長桌、長凳,引人回想起阿公家吃飯的回憶。一盞來自台灣原民阿美族的浪潮燈,注入藺草編織的原生美感,陽光倒映下,充滿溫暖的枝葉樹影,成為榕美樹館最動人的寧靜景觀。而一道低於視線水平的窗景,使櫃檯服務人員能觀看人潮,椅凳上的客人能夠看見樹景,懷舊空間與戶外綠意相連,在擁擠台北都市裡創造片刻空閑,享受甜品的美好。
榕光樹影下的懷舊豆花店。-榕美樹館
室內桌椅全部採老木頭製作,十字卡榫工法,簡單卻很穩固,桌緣磨成芋圓般圓潤,支撐手部更為舒適。黑色櫃檯表面,經過多次樣品打版,使用南方松染黑模擬炭燒的痕跡,是郁珊到京都具有三百年歷史的鰻魚飯老店所汲取的靈感,她笑著說就像是呼應傳統豆花的碳燒香氣。墨色木塊拼湊著各異的木頭紋理,在陽光下充滿明暗變化,襯托櫃檯後方裝豆花、舀糖水的人,當客人揚起殷殷期盼的眼神,那瞬間也彷彿回到剛放學,飛奔到豆花攤前期待一碗豆花的那份心情。
入口雙開木門,特別請師傅以老式窗戶工法,在填縫處以木條取代矽利康,即便只是短暫觸摸也能感受溫潤。打造空間之餘,也與插畫家合作描繪一系列豆花畫作,並融入菜單與豆花店小卡設計,讓這間歷經世代的豆花店透過空間與美味的甜品,喚起兒時回憶,也在現代人們的心裡,留下一個期許一再回味的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