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mbers Only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Please join as a member and click "Members Only" to read more complete articles and exclusive content.
在交會中互放光芒 : 張博傑將時間碎片連成新宇宙
時間的召喚與詰問
對於張博傑而言,「時間」是一直以來的關注重點。怎麼在這個快速變化、虛實交錯的世界裡,感覺到時間的存在?張博傑念新媒體藝術所時,以理論概念探討這個問題,但同時,他也深受金工、陶藝等充滿時間感的古老工藝召喚,企圖找到適切的材料,回應到心裡對於時間的詰問。
直到接觸到了玻璃鑲嵌,他感覺到這種在理性中挖掘感性,在帶有明顯框架中尋求有機的枯山水式創作過程,與己身特質相近,他才感覺到自己拿到切合的鑰匙,於是,「真真」就此誕生。
開放,超越想像
對張博傑而言,他製作的不是燈具本身,而是光的容器。就如過去建築系的教育告訴他的,建築不只是有功能的雕塑,而是當擴及到與空間地景的關係。於是創作時,他總以開放心態面對光的展現,能在勇敢耐煩的實作中,超越自身的想像。
保持開放可能的張博傑,也喜愛跨領域合作,期待宛如爵士一樣,與夥伴即興互拋音符,擦出異樣火花的他,此前曾與聲音藝術家許雁婷、春池玻璃等,創造出多檔展覽計畫,超越你我對玻璃的想像。
相遇迸生新風景
這回,他與新銳陶藝家「DDD ceramics」主理人Andie合作。Andie將敲碎的玻璃老件當作釉料,為陶片燈添增獨一無二的風景。兩種媒材相遇,在時間內慢慢升溫,到達1230度時,七彩玻璃能在素燒的陶胚上液化並相結合,最終呈顯出風姿各異的麗景。
在這當中,陶面會產生凹凸的質地與冰裂。然而這些都不是殘缺,而是在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時間裡,相遇迸發的美。展場那細碎如冰晶的玻璃聲響,正是兩者結合後,冷卻定型時的見證。
揉和光鏡的溫柔療癒
張博傑認為藝術家有鏡與光兩種。在身體力行的創作中沈澱自身的他,自認是鏡,能藉由作品反映人的心境,而Andie則如光,展場上的玻璃風景,能反映創作時的心境,甚至能見四季更迭的痕跡。
當光與鏡緊密對話,最終相融合一,作品便也注入兩者的靈魂。抽象化的色彩風景,能展現Andie的內在風景,更能讓觀者沈澱下來,見境明心。在暖熱如燭的燈光下,能與自我相處,感受當下的存在,進而感覺到平靜與療癒。
接下來,張博傑會繼續打開感官,以真真為平台與他人相會,同時也持續創作抽象的新媒體藝術,在不同維度探索時間這個大問題。2023年底到明年初,他將以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的身份,發表「Relight+project」展演計畫,作品集結了至今累積的玻璃聲音、雕塑、新媒體材料經驗,他在每段時間裡創造的星點火光,正在連結出更廣大的宇宙。